姜迎昕 摄
本报讯(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卢海军)9月12日,长荣国际船务“凯恒”轮顺利靠泊大连港集装箱码头,标志着本年度第7条新增的东南亚航线——长荣KTP东南亚线正式运营。至此,大连口岸东南亚集装箱航线增至19条,让更多的“孔雀东北飞”。大连港依托大连自贸片区政策功能优势,不仅迅速实现对东南亚区域核心港口集装箱航线全覆盖,更成功打造了具有大连优势的东南亚航线服务品牌。
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大连自贸片区“扎实做好“六稳”工作,全面落实“六保”任务,围绕口岸企业需求,在复工复产、降低经营成本等关键环节,不断出台针对性政策,全力打造具有大连特色、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开放制度体系,为大连口岸外贸航线拓展提供了有力货源支撑。如“无障碍、不干扰”等政策,大力实施“双湾”联动、“双自”联动、“双建”联动战略,全力打造具有大连特色、投资贸易自由化的开放型产业体系等。疫情期间,为保障口岸物流高效安全运转,大连自贸片区联合口岸相关部门出台“区块链电子放货平台”,并扩大应用到港口提货和放货场中,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聚集和直接接触,降低疫情传播风险,保障了口岸的作业效率,减少人为差错,有效节省了现场企业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,有力保障了自贸区内企业的稳定发展。
随着我国与东盟国家贸易逐渐升温,依托大连自贸片区政策功能,大连港以“新”破局,逆势而上,深度融合自身冷链物流中心建设发展,积极探索东南亚航线网络优化升级全新思路。仅一年多时间,连续开通7条东南亚集装箱航线。目前,大连口岸东南亚集装箱航线进出口货物不仅覆盖粮食、化工产品、钢材、化肥、机械设备、热带水果、咖啡、橡胶及其制品等领域,而且成长为我国香蕉进口最大口岸,香蕉进口量占全国的40%以上。
同时,利用大窑湾保税港区现有全国最大规模冷链物流基地和铁路运能,创新冷链国际中转监管方式,试点“肉类全球中心仓”模式。大连至哈尔滨冷藏班列每周双开常态化运行,为大连口岸外贸航线拓展提供了有力货源支撑。目前,大连自贸片区口岸已成为我国冷链业务主要集装箱进口口岸,也是全国首批开展冷藏箱车船直提业务的港口之一。
下一步,大连港将继续利用好自贸片区一系列利好政策,抢抓发展机遇,为大连集装箱枢纽港和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注入全新活力。